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英派斯、舒华、桥山为代表的设备品牌几乎都是以制造和代工起家的。现在,他们都在走向多场景设备研发,以及课程内容创新之路。
健身器材20年的迭代,呼应了中国健身房20年的创新。
二十年前,健身房可能被称为“健身器材租赁店”。在私教业务还不存在的时代,器械和团操并行成为健身房的核心竞争力。用户缴纳的会员费即为使用健身器材的权利和参加团体健身课程的权利。
近10年来,健身房对商用和重型固定器材的需求有所增加,源于私教服务的商业化,而与固定器材相关的私教难度相对较低。这时,器材就成为健身房推广私教服务的工具。
回到目前,不少设备厂商都从场景、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健身房的用户体验进行了优化。
去年12月,Peloton全面收购Precor,不仅迅速缓解了前者的产能压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recor在商业层面的新产品线、新渠道、新市场“硬件+内容”的未来。方向。
此外,泰诺健ARTIS系列和桥山Matrix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设备获取使用指导;跑步机配备多种场景模式,提高沉浸感;力量器材配备了组数、间隔和组间间隔的设置。向心离心率检测等
用户对健身房服务的要求提高,带动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迭代。其中,“优质”的内容和“极致”的硬件也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健身器材。
01
从制造到创造,商用健身器材的发展史
商用健身器材作为中国健身行业上市公司最多的核心业态,在国内市场已有20-30年的发展历史。
装备企业的创立史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从制造型向品牌型向创意型转变的缩影。
我国制造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活跃化”、1990年代的“装备现代化”、2000年至今的“产品创新和信息化”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国内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获得大量OEM订单。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培育和发展了英派斯、舒华、英吉多等一批老牌健身器材企业。他们通过基础制造积累了初始资本,后来扩大了自有品牌的影响力。
脉冲生产基地
桥山集团是一家台资健身器材公司,成立于1975年,1995年之前主要为施文、欧姆龙等国外器材公司进行OEM制造。此后六年,先后创立自主品牌Vision、Horizon、Matrix。 ,并于2001年进入大陆市场。
英派斯集团在山东青岛成立。最早有记载的品牌历史是其创始人朱玉明于1974年在台湾开始了健身器材生产和出口业务项目。后来,Impulse于1991年创立,并于2004年注册了公司名称。
据英普尔斯早期高管透露,英普尔斯首先为外国公司制造设备,主要是在美国。自本世纪初以来,英派斯一直在开发自己的设备并供应给自营俱乐部。
德州宁晋县装备生产基地
此外,德克萨斯州品牌九龙(宝德龙的前身)、迈宝和、大湖尚健设备公司也于21世纪初相继成立。
受益于德州宁津县金属制品铸造业的发展以及以赵世龙创办的宝德隆、麦宝和为代表的健身产业崛起的外部环境,德州宁津生产的商用健身器材国内销售份额2020年之前已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继硬件“代工研发”之路之后,如今,中国商用设备品牌正式走向内容创新。
矩阵
例如,桥山在北美、英国以及中国台湾总部均建立了健身课程内容研发团队。未来还将实施健身器材自主研发课程。此外,桥山还于2020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家用健身镜,作为装备生态的补充。
英派斯近期也收到了与海尔云健康科技合作的消息。计划从家庭、社区、公园、城市等场景打造开放的健康生态平台,推出一系列面向智慧健身社区和家庭场景的运动产品。
02
健身器材与中国健身房20年
商用健身器材角色的迭代源自中国健身房20年来商业模式的变化。
打造健身器材“租赁店”
1996年至2001年,中国第一批商业健身俱乐部出现。在私教业务还不存在的时代,器械和团操才是健身房当之无愧的核心竞争力。用户缴纳的会员费即为使用健身器材的权利和参加团体健身课程的权利。健身房也可以称为健身器材“租赁店”。
据现阶段从业者回忆,国内健身房最早阶段,器材主要来自美国力健、乔山视界系列、美国星驰等品牌。
生活健身
现阶段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以“会所”装修为主要风格,满足高消费群体的运动健身需求。据当时在健身房的会员回忆:“2000年代初,健身卡一年要几千元,相当于当时的房价,可以买1-2平方的房子。”北边米。”
Matrix Fitness中国区总经理张群一告诉GymSquare,当时国内商业健身房刚刚成立,没有太多的商业经验。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早期,健身器材和健身房之间也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促进私人培训服务的销售
自2007年加州健身进入内地以来,Life Fitness、Nautilus、Cybex等器械品牌构建了密集的有氧器械和固定器械矩阵,基本占据了健身场地的所有空间,完全可以作为国内健身中心使用。俱乐部商业化浪潮下硬件配置的缩影。
现阶段,国内健身房会员年均价格大幅下降,首先推动了更多人进入健身房,进而通过私教销售提升销量。从此,“健身器材租赁机构”转型为“私人训练服务卖家”。
加州健身
健身器材也从健身房的核心营收点成为推广私教服务的利器。商业化带来的私教标准化需求,让固定器材成为现阶段健身房的必备购买选择。这是因为与固定设备相关的私人培训更简单。
但对于购买会员并第一次进入健身房的消费者来说,他们首先面临的是销售导向的对话,而不是场地内设备的使用指南。
专注升级用户体验
体验的升级主要来自于用户自身的需求以及健身房提供的体验质量的变化。
2010年左右私教工作室的兴起、2015年左右功能训练的浪潮、2018年左右举重的兴起以及近年来精品团课工作室的兴起以及团课回归健身房的趋势都在助推。多功能训练器、小玩意等非重型健身器材的推广已成为商用健身器材的方向。
团体健身波
同时,降低顾客在健身房使用器材的门槛,让顾客更加沉浸在健身过程中,是尚健器材公司和健身房的共同想法。
以泰诺健ARTIS系列为例,它在跑步机屏幕和固定设备上的二维码中引入了指导视频,让健身房用户更容易避免第一次使用健身器材时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尴尬。 。
此外,跑步机上安装的户外森林、高速公路、城市等场景模式都显示在屏幕上,固定设备上安装的设定次数、设定间隔和向心偏心率检测将优化用户的健身沉浸体验。
泰诺健ARTIS系列
03
商用健身器材的未来20年
过去20年是供应链为王、销售资源为王的时代。未来20年可能是内容化、垂直化、品牌化的时代。
体现在优化健身场所的场景沉浸感和商业运营效率;为成熟健身用户提供家庭场景的运动补充解决方案;最大化硬件体验和观赏性。
优质内容趋势
课程内容赋能健身器材,不仅仅是健身动作的叠加罗列,更需要逻辑与感性并存的“产品思维”。
在谈到家庭场景和商业场景的课程内容差异时,经纬健身中国区总经理张群益表示,商业场景内容需要精准引导和科普,而家庭场景则需要更多鼓励、共鸣和温暖。
佩洛顿
例如,已在美国上市、被更多人称为“媒体制作公司”的家庭健身品牌Peloton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不断迭代满足用户期望的优质订阅课程内容。
对于依靠实体经营发展壮大的中国健身器材老品牌来说,在生产技术和供应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然而,持续打造用户愿意跟随的优质课程,是传统装备品牌需要面对的挑战。
极致硬件的趋势
如果把健身器材+课程内容的组合比作iPhone+iOS软件系统的硬件配置,有的用户更关心软件使用的人性化体验,但有的用户也关心屏幕的分辨率和镜头的像素数据。以及外观的设计美感。
iPhone工业设计
根据泰诺健对中国市场的分析,基于功能性,更好的材料质感、工程设计、课程内容成为设备软硬件升级迭代的基础。
比如用户使用设备时的身体感觉是否更舒适、力线轨迹是否更符合人体力学模型等,都是极致硬件体验的衡量维度。
与此同时,健身器材的“升值”也将成为触达消费者的另一个驱动力。
2016年,泰诺健家庭定制版Kinesis Personal和Cross Personal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上荣获艺术奖。同时,泰诺健聘请的设计师Antonio Citterio也是意大利奢侈品牌BVLGARI的官方设计师。
包括近日,美国商业月刊FASTCOMPANY也发表文章解释,Equipment等众多健身器材品牌已经开始走向艺术化设计。
装备
健身器材企业作为行业的供给方,始终关注用户的健身偏好以及健身场地的迭代需求。
对于未来的商用健身器材企业来说,连接终端消费者和健身场所的线路已经成为从最初的产品思考到最终落地的逻辑线。同时,产品售后服务是同样重要的延伸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bisco.com.cn/html/tiyuwenda/8991.html